
凭什么两个大国谈事,反倒是旁边劝架的最先傻了眼?最近这事儿,真是让人琢磨不透。都说要“去风险”,这词儿还是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先提出来的,听着挺有欧洲范儿吧?结果一转眼,在2023年日本广岛的G7峰会上,这词儿就被美国拿去当了总基调,盖上了官方大印,成了整个西方世界的统一口号。你看,自己琢磨出来的调调,最后却成了别人家宴会上的主打歌,自己反倒像个跟唱的。这感觉,就跟自己辛辛苦苦种的白菜,最后让邻居给拱了,你说憋屈不憋屈?
这还没完,欧洲想拧成一股绳,可这绳子它自己就不结实啊。你瞅瞅2022年年底,德国总理朔尔茨,顶着欧盟内部一堆反对的声音,一个人跑去北京访问。那边法国总统马克龙急得跳脚,觉得德国这是在破坏统一战线,搞个人主义。可朔尔茨心里有自己的小九九,德国的汽车、化工,哪一个离得开中国市场?这就像一个大家庭里,嘴上都说要一致对外,结果家里最有钱的那个大哥,背着大家偷偷跟外人签了个大单。这队伍还怎么带?这种内部分裂,让外面的人看得一清二楚,谁都知道这根“绳子”一扯就散,想对付你,挨个儿谈就行了,何必费劲跟你这个“大家庭”的管家磨嘴皮子?
都说朋友多了路好走,可有时候,这“朋友”也能让你有路走不了。美国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。这些年,美国搞科技战,眼睛就盯上了荷兰那家叫阿斯麦(ASML)的公司,这可是全世界顶尖的光刻机制造商,没它,高端芯片就玩不转。从2022年开始,华盛顿那边就没消停过,隔三差五就跑去跟荷兰政府“谈心”,又是施压又是利诱,愣是逼着荷兰不许把最先进的机器卖给中国。你看,这事儿美国是直接绕开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,跟成员国单挑。这叫什么?这就叫“擒贼先擒王”的反向操作,直接搞定你手下最能打的兵,你这个当将军的就成了光杆司令。还有那个“美欧贸易和技术委员会”(TTC),听着是兄弟俩合伙开公司,可仔细一看,开会的议程、讨论的话题,从半导体到出口管制,句句不离“怎么联手对付中国”。这哪是平等合作,这分明就是美国拉着欧盟进了自己的战队,欧盟还以为自己是合伙人,其实早就成了冲锋陷阵的马前卒。
咱们把时间往回倒一倒,看看欧洲是怎么亲手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。2020年底,中国和欧盟谈了七年的《全面投资协定》(CAI)总算要成了,这可是个天大的好事,能让欧洲企业在中国市场捞到不少好处,绝对是“战略自主”的得意之作。结果呢?煮熟的鸭子飞了。就因为一些政治上的摩擦和所谓的“价值观”问题,2021年欧洲议会一投票,直接把这协定给冻结了。这下可好,为了点面子上的事,把里子全给丢了。你自己主动关上了跟中国深化经济合作的大门,等于亲手在牌桌上让出了一个座位。这空出来的位置,你以为会一直空着吗?当然不会。你不上桌,自然有别人想上。
所以啊,等到中美在吉隆坡坐下来第五次谈的时候,欧洲那边估计才回过味儿来。怎么回事?这俩吵得不可开交的家伙,怎么背着我开始私下里递眼神、传纸条了?其实这哪是突然发生的,前面的桩桩件件,早就埋下了伏笔。你欧盟内部四分五裂,被盟友背后捅刀,自己又亲手放弃了最重要的经济筹码,你在中美眼里的分量,自然就越来越轻了。这就像村里两户人家吵架,你作为村长跑去调解,结果你一会儿说东家不对,一会儿又觉得西家有理,自己还因为家里的一亩三分地跟两边都闹了点不愉快。最后,那两户人家发现跟你这村长也谈不出个所以然,干脆把你晾在一边,两家自己找个地方喝顿酒,就把事情给解决了,甚至还商量好了以后怎么一起对付村里那头最不听话的牛。而你这个村长,就成了那个最尴尬的局外人。
我寻思着,这事儿怪不得别人。欧盟这个“大家庭”,有27个当家的,开个会跟菜市场一样,想拍板一件事比登天还难。美国和中国,都是一个声音说了算,决策效率高得不是一星半点。更要命的是,欧盟一直标榜自己是经济巨人,但在军事和硬科技上,它就是个需要别人保护的“宝宝”。你没有自己的枪杆子,腰杆子怎么可能硬得起来?你在最关键的技术上被人卡着脖子,又怎么能真正实现“自主”?所以,当华盛顿和北京开始重新划定世界的游戏规则时,布鲁塞尔发现自己连上桌提建议的资格都快没了,也就不奇怪了。
牌桌上,从来不是谁嗓门大谁就说了算,而是谁手里的牌硬。
(免责声明)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事件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。
论坛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