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国庆,贵州的花江峡谷大桥彻底“出圈”了。这座“横竖都是世界第一”的超级工程,在10月1日迎来游客高峰。相机快门声、游客惊叹声、峡谷风声,共同奏响了一首热烈的假日交响曲。
这座桥为何如此引人瞩目?不仅因为它的桥面距水面高达625米,是世界第一高桥;也不仅因为主跨1420米,谐音“一世爱你”的美好寓意;更因为它重新定义了桥的意义,不再只是冷硬的钢筋水泥,而是一座悬浮于天地之间的立体观景台,这标志着我国基建正在从“功能化”向“场景化”转型,超级工程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工业符号,而是可亲近、可体验的文旅新空间。
在这里,游客可乘玻璃观光电梯直达距谷底625米的玻璃观光大厅,体验“一步踏云”的惊险与壮阔;极限运动爱好者更能挑战全球最高的蹦极跳台,在峡谷之间尽情尖叫。夜幕降临时,300米水幕灯光秀将整片峡谷化为“天然IMAX影院”,灯光与水幕交织,科技与自然相融。正如网友所言:“这座桥不仅连接两地,更连接了心跳与浪漫。它让基建有了温度,让风景有了灵魂。”
为亲身体验这座世界第一高桥的极致浪漫,国庆首日,全国游客纷至沓来。尽管人潮涌动,景区秩序井然。为保障游览体验,景区严格执行每日5000人限流政策,游客均需通过官方平台提前预约。限流预约看似“泼冷水”,实则是可持续旅游的“暖心策”,这体现了景区不以流量论英雄,而以体验赢口碑的长远眼光。
大桥的走红,也为当地百姓生活注入了新活力。花江镇五里村的罗坤勇感慨道:“从前峡谷是天堑,如今成了‘金山’,”大桥通车后,关岭至贞丰的车程从2小时缩短至2分钟,也联通了机遇与希望。这为中西部地区的“桥旅融合”提供了新范式:一座桥不仅能打通交通瓶颈,更能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“流量引擎”。
正如项目总工程师刘豪所言:“我们建桥,是为了让贵州与大家更近,让每个人都能看见贵州的山水之美。”花江峡谷大桥的迅速走红印证了一个道理:真正的“顶流”,不只有技术的高度,更要有民生的温度,它成了一个可感知、可共情的文化符号,让超级工程真正沉淀为百姓日常中的幸福体验。
今年的国庆中秋长假,花江峡谷大桥不仅承载了游客的欢声笑语,也凝聚着一个时代的匠心与情怀。“桥见中国”,见的不只是峡谷奇观,更是脚下有山河、心中有人民的时代答卷。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
策划/刘丹 覃淋
文/周雅萌
主播/汪林静
视频/贺琰竹
编辑 徐然
二审 杨韬
三审 刘丹
论坛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