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跟刚买房的朋友聊天,十个里有八个吐槽精装房——我闺蜜去年咬咬牙买了某“头部开发商”的精装房,收房当天就哭:厨房暗管漏了泡得楼下天花板掉皮,开发商说“小问题补补”;卧室墙皮用手一抠就掉渣,说是“环保涂料干得快”;最离谱的是衣柜门,关的时候能卡着她的连衣裙,师傅调了三次还是歪的,最后撂下句“原厂工艺就这样”。你说这哪是“精装”?分明是“惊装”,装得人心里一惊一乍的!
最坑的还是看不见的隐蔽工程。
我另一个朋友去年想给儿童房加个插座,砸开墙面发现开发商用的电线是“非标”的——线径比正常细一圈,师傅直摇头:“要是同时开空调和电暖器,说不定会短路。”这要是住进去几年才发现,轻则烧电器,重则出安全隐患,想想都后背发凉!就算是单价奔着“豪宅”去的精装房,也有偷工减料的:之前看新闻,某高端盘的地暖管居然用了回收料,试压时就爆了,业主维权大半年才拿到赔偿,可耽误的装修时间、糟心的心情,怎么算?
再就是建材的“真假套路”,能把人绕得晕头转向。我同事家的“品牌”油烟机,用了半年就吸不动烟,找售后查序列号,结果是贴牌货——开发商合同里写的“同等档次品牌”,合着就是“长得像品牌”?还有地板,说是“进口实木”,铺的时候边缘全起毛,懂行的朋友一看就笑:“这是贴皮复合板,成本连实木的三分之一都不到。”普通老百姓哪懂这些门道?开发商说“我们用的是名牌”,你能拆开地板看里面吗?不能,只能赌他的“良心”——可现在开发商的“良心”,比超市早八抢的鸡蛋还难碰着!
细节把控更是能把人逼成“强迫症”。我邻居阿姨家的精装房,门缝大得能塞硬币,风一吹就“吱呀”响,晚上睡觉得关紧卧室门;客厅墙面不平,她想挂幅婚纱照,师傅打膨胀螺丝时说“墙是空的,挂不住”;最绝的是卫生间洗手池,下水口跟排水管没对齐,每次洗脸都漏一地水——这些小问题不是不能修,但修一次要等开发商排工期,修完又出新问题,循环往复,你说闹心不闹心?
最让年轻人崩溃的是“没有灵魂的标准化”。我妹买的精装房,想把书房改成电竞房,结果开发商的水电布局根本没留双孔插座,只能走明线,好好的墙面拉了根“电线蜘蛛网”;我哥想给老人房加个夜灯插座,敲开墙面发现里面全是空鼓,师傅说“得整个墙面重新刮腻子”,花了两万多,比自己装还贵!你说这些流水线装修,符合“行业标准”又怎么样?
不符合你的生活习惯,住进去天天别扭,跟穿了双挤脚的鞋似的,再贵也不舒服!
最后就是那种“处处被坑”的憋屈感。精装房的“装修标准”写着每平3000,实际成本能有1000就不错了——你问开发商“这钱花在哪儿”,他跟你扯“设计费、管理费、人工费”,可自己装这些费用加起来也用不了这么多啊!更气人的是,明明知道被坑,你还没处说理:合同里的“最终解释权归开发商所有”,比什么都管用,你能怎么办?
不是说精装房完全不能买——要是急着住或者投资租出去,确实省点事;可要是打算住十年二十年,甚至后半辈子,真得好好想想:你愿意每天跟漏水的水管、歪掉的衣柜、贴牌的电器打交道吗?
你愿意为了改个插座就得砸墙,花比自己装还多的钱吗?
你愿意把一辈子的“家”,交给开发商的“流水线”吗?
反正我是不愿意——房子不是商品,是“家”啊!
家得是自己一块砖一块砖垒起来的,哪怕装的时候累点,至少每根线、每块板都是自己选的,住进去才踏实。
你说,是不是这个理?
论坛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