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,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结尾
中国武器又一次惊艳世界!
近日,36架胡塞武装的“蜂毒-F”无人机如蝗虫般向沙特红海港口扑来,飞行高度不足100米,雷达反射截面小到只有0.01平方米,要知道这相当于一只飞鸟的信号特征。
而它们的目标,是守卫港口的美国“爱国者”防空导弹阵地,十年前的防空系统面对这种“低慢小”目标,基本只能干瞪眼。
但这一次,结局却截然不同,沙特军方开启了中国制造的“天穹”激光防御系统,多波段雷达瞬间锁定全部目标,AI算法在0.8秒内完成威胁排序,高能激光束无声射出,没有爆炸轰鸣,没有硝烟弥漫,只有一架架无人机像被无形巨手拍落般坠向大海。
短短十分钟,36架无人机全数蒸发,拦截率100%,现场视频显示沙尘弥漫中激光束精准点杀目标,如同科幻电影场景在现实上演。
然而这不是“天穹”系统第一次惊艳世界,早在2022年,它就已在沙特创造了21发21中的完美战绩。
当时胡塞武装的21架“卡赛夫-2K”自杀式无人机扑向吉达港,每架都携带100公斤高爆炸药——正是这种无人机曾在2019年炸死沙特联军多名高级将领。
结果“天穹”系统启动后,激光束如利剑穿空,电子干扰同时切断无人机与控制站的信号,来袭无人机要么空中解体,要么失控打转坠地。目睹全程的沙特防空军少将阿里激动不已,亲自向中方团队授勋嘉奖。
更惊人的是后续数据,在长达一年的实弹测试中,该系统累计击落无人机110架次,成功率始终保持在100%,沙特军官们私下称它为“无人机终结者”,毕竟用几美元的电费就能击落造价数万美元的无人机,这种买卖谁不做?
与美制“爱国者”导弹单发数十万美元的成本相比,“天穹”的每次拦截成本仅需几美元。
而“天穹”的强大,也源于四大杀手锏。
第一就是“看得见”,它配备的多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,堪称“天空显微镜”,连0.01平米的微型目标也无所遁形。发现目标后,光电和声纹系统立刻交叉识别,比传统雷达快40%。
第二是“打得准”。30千瓦激光器能在800米外烧穿5层2毫米钢板,摧毁无人机只需照射几秒,配合S波段三面阵雷达和光电跟踪,从锁定到摧毁新目标只需6秒,对时速250公里的小型无人机形成绝对压制。
第三是“拦得住”,激光打击的同时,电子干扰设备释放虚假信号,把无人机变成无头苍蝇,最绝的是应对“蜂群战术”的招数,当系统检测到集群攻击,自动在10公里外释放自杀式无人机群反制,用无人机打无人机。
第四是“扛得久”,沙特夏季气温飙至50℃,沙尘暴遮天蔽日,欧美装备常因此罢工,然而中国工程师专门为“天穹”强化散热和密封设计,使其像仙人掌般能适应恶劣环境。
沙特实战视频传遍全球军界后,二十余国排队下单,中东多国将其部署在首都防空圈和国际机场,巴基斯坦在印巴边境竖起“激光长城”,连欧洲国家也紧跟着引进,曾经被欧美垄断的高端防务市场,正被中国撕开缺口。
从沙特的应用结果来看,如果俄国能早日在战争爆发前引进中国“天穹”系统,乌克兰的“蛛网”行动就可能毫无用武之地,胡塞武装所用的“卡赛夫-2K”与乌克兰常用的FPV自杀无人机在战术用途和物理尺寸上颇为类似,这也进一步说明“天穹”完全可以应对乌克兰的无人机群。
而中国武器傲人成绩的背后,都是每一个科研工作者的辛勤付出。
早在上世纪60年代“640工程”时期,中国科研人员就在荒凉戈壁中开始研究激光武器,八十年代“863计划”注入新动力,但真正突破这项技术难关,却是近十年。
当2018年珠海航展LW-30激光防御系统首次亮相后,震惊了全世界,它能6秒锁定25公里外目标,输出功率超美制同类产品3倍。
当时外媒还质疑是“模型秀”,直到“寂静狩猎者”出口型在沙特首战告捷——800米外烧穿5层钢板。
如今中国已形成完整激光家族:陆基有“天穹”“寂静狩猎者”,舰载有“光箭”,空基有OW5系列。功率覆盖30-100千瓦,构建起全球最全谱系。
更令西方紧张的是技术代差,美国专家费希尔承认:中国激光技术已领先美国十年以上,32万焦耳的大型激光系统能在十米距离击穿8厘米铝靶,远超美国测试数据。
信息来源:
1.中华网军事2025.07.01《沙特称赞中国激光武器说明什么 中国反无人机技术领先全球》
2.中华网2025.06.30《博主:国产激光武器在沙特一战成名 拦截成功率100%》
#优质作者流量激励计划#
论坛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