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能吏寻常见,公廉第一难。”出自金代元好问的《元遗山集》,意思是有才能的官吏很常见,要做到公正廉明才是最难的。
“廉洁”二字,凝结着为官者最刚正的操守与最无私的担当。论及此道的千古楷模,明代海瑞当之无愧。他一生以“清、慎、勤”自持,位至二品大员,身后竟无钱殓葬,其清贫至斯,其廉洁至坚。他视黄金如土,视清廉如命,其言其行,如冰霜之操,凛然不可犯,为后世树立了“官清则吏治,吏治则民安”的万世垂范,其风骨至今令人景仰。
海瑞生活的年代,正是明王朝由盛及衰的转折时期。当时国家表面一片升平,其实危机四伏。海瑞年轻时,便对社会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,写了两篇策论《治黎策》《平黎策》。放弃参加科举考试后,他出任福建地方教谕。
后进入官场,他历任知县、州判官、尚书丞、右佥都御史等职。在户部供职时,出于对国家财力的忧虑,为进谏迷信道教、一心求仙而纵容各地大兴土木修建庙坛道观的嘉靖皇帝,海瑞以六品小官身份抱着必死决心毅然上疏。这次他呈上的奏疏就是有名的“直言天下第一事疏”,后人称为《治安疏》。奏疏递上后,海瑞被打入大狱。不久嘉靖病逝,新帝听从了丞相徐阶的劝说,海瑞才获得赦免,官复原职,并逐步升至应天府巡抚等职。之后,他为匡正时弊,严肃法纪,力主恢复、施行明太祖时制定的“八十贯绞”等严刑。
展开剩余72%铁面无私的海瑞,对一直有恩于他的老丞相徐阶也毫不留情,将徐家仗势多占的40 万亩良田退还原主,将欺压良民的徐阶的两个儿子及20 多个家人依律问罪。
他为政清廉,洁身自爱,为人正直刚毅,职位低下时就敢于蔑视权贵,从不谄媚逢迎。海瑞一生忠心耿耿,直言敢谏,曾买好棺材,告别妻子,遣散童仆,冒死上疏。他平生清贫,抑制豪强,安抚穷困百姓,打击奸臣污吏,因而深得民众爱戴。后人称他为“海青天”,与宋代包拯齐名。
海瑞的事迹流传至今,名垂青史,流芳百世,他真正做到了“粉身碎骨浑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间”。
对照当今社会,海瑞就是一个厉行节俭、走群众路线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为官典范,也是一个身体力行、操劳奔忙、造福百姓的实干家。海瑞那种刚正不阿、以“卑”抗尊,勇于斗争、敢说真话,不怕丢官杀头的精神,为政清廉、不徇私情、忧国忧民,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,减轻人民负担的美德,在今天看来都不过时,仍然值得党员、干部学习和发扬。
部分内容摘自《廉政大智慧》一书
《廉政大智慧:历史上的清官廉吏》
作者:程继隆
出版社:东方出版社
出版时间:2025年03月
馆藏地:社科文献借阅室-索书号:D691.49/42
内容简介:历史上出现的太平盛世,都铭记着清官廉吏的功勋。清官廉吏不仅在历史上对社会稳定、经济发展和文化教育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,也为今天端正党风、政风和社会风气树立了典范。作者在查阅大量史料的基础上,结合当前反腐倡廉的形势,描写了狄仁杰、徐有功、包拯、海瑞等古代十大清官廉洁从政的智慧,针对当前领导干部思想、工作和生活实际,结合当前反腐倡廉新形势进行了评述,帮助党员、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,提醒广大党员、领导干部时刻保持头脑清醒,全面查找廉洁风险点,筑牢思想防线,坚守法纪红线,清清白白做人、干干净净做事,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。
来源 | 长沙图书馆·采编部
供稿 | 李娟
初审 | 奉永桃
终审 | 陈卓
编辑 | 金帅岳
本号由湖南芙蓉律师事务所提供常年法律顾问服务
本馆法律咨询顾问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张鹏律师
长沙图书馆在哪里
友情提示
自驾读者请于9:00之后由园区4号岗亭进入。
乘车路线
路线一:乘520路、804路至滨江文化园站。
路线二:乘2路、283路、111路至北辰时代广场站。
路线三:乘11路、106路至三馆一厅站。
路线四:乘地铁1号线至北辰三角洲站(1号出口)。
发布于:北京市论坛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